学院最早源于1993年成立的应用物理与计算机系,发展至今已有30余年,其间曾更名为电子与计算机系(1997年)、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09年),2023年11月改名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76人,55名专任教师中有正高级9人,副高级22人,其中硕士生导师22人,拥有博士学位者19人;博士生导师2人,拥有广西教学名师、桂林市拔尖人才、“屏风学者”等优秀人才。现有在校学生2000余人,其中研究生370余人。
学院学科基础扎实。现有博士点支撑学科1个(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电子信息);有本科专业5个,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和人工智能,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农业物联网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计算机网络、算法设计与分析、网络安全技术、印刷电路板小型工业化制备、电路分析基础)。
学院科研条件良好。现拥有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广西嵌入式技术与智能系统”、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广西网信设备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与制造工程训练中心”、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嵌入式技术与智能信息处理”、广西高校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桂林理工大学大数据创新创业中心等6个科研实验平台,并设有计算机工程实验中心。
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2022年获批建设自治区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获批建设自治区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虚拟教研室,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中国计算机实践教育联合会”首批会员单位,在广西华云大数据有限公司、广西长城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等地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20多个。
学院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在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处理、智能感知信息处理研究、智能计算及应用等多个研究方向取得重要成果,共获得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1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项(其中面上项目1项,863计划子课题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多项,地厅级科研项目60多项,项目总经费3500多万元。研究成果获得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桂林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600多篇,三大检索收录400多篇,获得各类专利和软件著作权400多项。
学院育人成效显著。近年来,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程科技作品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RAICOM)、广西大学生人工智能设计大赛、广西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英语竞赛等赛事中,共获得区级以上奖项320多项;1人在2023年全国蹼泳锦标赛暨中国大学生蹼泳锦标赛上独摘1金4银,1人获评“全国百佳心理委员”,1件师生作品在教育部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中获奖。
奋进在新的征程上,学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秉承“厚德笃学、惟实励新”校训,不断深化内涵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成为学科特色鲜明、专业优势明显、区域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专业介绍
1.计算机类(本科学制四年)
计算机类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学生进校一年后按照学生志愿和成绩分流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4个专业。本类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能力以及系统掌握软件开发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与协作能力,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本类以公共基础和大类基础课程为支撑,通过模块化专业课程学习,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简介:本专业于1997年开始招生,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已通过本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学术硕士点。专业结合我校在工程应用领域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优势,培养计算机工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专业所依托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经过长期建设,形成了云计算与大数据、嵌入式技术与物联网、智能优化理论及应用、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四个稳定的学科方向,拥有嵌入式技术与智能系统广西重点实验室、软件工程自治区级研究生培养基地、大数据创新创业中心等学科平台和基地。专业立足广西、面向全国,以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爱国进取、创新思辨等为宗旨,培养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和方法,具备良好的计算思维和计算机工程技术实践经验,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主动学习以适应计算机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工程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关于计算机系统的技术研究、设计开发、工程应用、维护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线性代数、C语言程序设计、专业导论、数据结构、电路与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数据库原理、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与设计、项目管理等。网络工程(本科,学制四年)
(2)网络工程
专业简介:本专业培养立足广西、面向全国,适应行业与地方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网络工程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素质、较强的工程能力、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与国际化视野、品德优良,具有家国情怀、高度社会责任感、基础扎实、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五年后,在网络工程等信息技术领域从事研究与开发,教学、管理和运维等工作。能够完成网络系统的设计与部署、安全保障、智能分析与管理,具备网络应用系统与设备研发、信息系统集成与运营维护、信息系统管理能力,预期能够胜任计算机、通信、互联网等行业从事网络工程相关技术或管理的业务岗位工作,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数字通信原理、互联网协议分析与设计、路由与交换技术、信息安全与密码学、网络安全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网络系统开发与设计、网络测试与仿真。程序设计实践、网络工程实习、网络安全实习、网络应用系统开发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网络工程)。
专业说明:本专业设有《计算机网络》《算法分析与设计》《网络安全法》等自治区一流课程,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一级学科学术硕士点和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点。
(3)物联网工程
专业简介:本专业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工程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兴交叉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和物联网的基本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和物联网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掌握物联网系统中的信息感知与处理、物联网设备与组网的设计应用技术,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科学研究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物联网应用型人才。
毕业后可在物联网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的公司企业、科研院所,以及高等学校、国家机关等单位,从事设备开发、产品测试、技术研究、运营与管理等工作,也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类等专业领域继续深造。
学生毕业五年左右,能够具备解决物联网系统工程的设计、实施、评价、研究及管理等复杂应用问题的能力,具备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成为所在单位业务部门的技术骨干或项目管理人员。
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电路与电子技术、离散数学、计算机网络、算法分析与设计、数字逻辑、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linux操作系统、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物联网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移动编程技术、物联网控制技术、物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践等。
专业说明:本专业建设有《农业物联网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等广西一流课程,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一级学科学术硕士点和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点。
(4)软件工程
专业简介: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软件工程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知识及复杂工程问题研究分析和设计开发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家国情怀、高度社会责任感、基础理论扎实、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IT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软件项目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经过五年的实践锻炼,能够具备软件产业的实践经验、具备创新意识及自我持续发展的能力,预期能够胜任研发工程师、软件设计师、测试工程师等业务岗位工作,成为软件开发团队中的骨干。《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统计,软件工程专业是近五年就业的绿牌专业。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路与电子技术、数字逻辑、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离散数学、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UML与系统分析设计、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Java Web技术、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模式、大数据技术基础、数据挖掘等。
专业说明: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一级学科学术硕士点和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点。
2.人工智能(本科学制四年)
专业简介: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人工智能领域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自然及人文科学知识基础、良好的工程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掌握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专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人工智能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技能,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分析、解决人工智能领域科学问题的能力,能够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原理及专业知识解决人工智能领域的复杂问题;在团队工作和交流中担任骨干或领导角色,并发挥有效作用;在人工智能相关专业领域里具有就业竞争力,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增加知识和提升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服务社会能力。
主要课程:人工智能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智能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机应用、Python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电路与电子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图像处理及机器视觉、大数据分析技术、机器/深度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语音识别、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大数据处理技术等。
专业说明:本专业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电子信息等专业学位硕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