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学院是桂林理工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在1956年建校之初设立的矿床地质专业和应用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而成。学院现设有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地质工程、地球化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等5个本科专业。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设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地质学设有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资源与环境(地质工程方向)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现有教职工143人,专任教师110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正高级实验师)33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52人,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84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广西优秀专家、广西高校教学名师、广西优秀教师、八桂青年拔尖人才、广西教育厅“卓越学者”、广西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桂林市“漓江学者”等各类高层次人才。
学院拥有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勘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基础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广西示范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自治区级基础学科(地质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基础地质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地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和科研平台。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基础地质学”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等3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团队。
近五年来,学院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4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总计9650余万元;累计发表SCI论文240篇,其中《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2篇。学院地球科学学科进入ESI世界学科排名前1%。
学院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优良的学风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近年来,学院本科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90%以上,考研录取率约30%,一批学生直博攻读北京大学或考取中国科学院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长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知名学府。
专业介绍
1.资源勘查工程(含“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本科学制四年)
专业简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家国情怀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基础理论扎实、创新实践能力较强的资源勘查工程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地勘单位、矿山企业、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城市地质与农业地质普查、地质环境监测与治理、矿业规划管理、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学生工作五年左右,能够成为所在单位业务部门的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
主要课程:基础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岩浆岩岩石学、沉积岩岩石学、变质岩岩石学、古生物学及地史学、构造地质学、矿床矿相学、矿产勘查学、矿田构造学、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区域地质及大地构造、矿产资源经济学、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计算机地质等。
专业说明:本专业源于1956年建校之初设立的矿床地质专业,1979年更名为矿产普查及勘探专业,1998年更名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并沿用至今。本专业是广西唯一培养资源勘查工程本科人才的专业点,也一直是我校的传统优势专业,拥有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是华南地区重要的资源勘查工程人才培养基地。经过6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该专业先后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国家一流线上、线下课程等为代表的20个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平台(或项目),拥有自治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治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等为代表的20余个省部级教学质量工程平台(或项目)和科研平台;曾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989年),近年来获广西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
2.勘查技术与工程(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本科学制四年)
专业简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主要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勘查地球物理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技术方法,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拥有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学生能胜任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勘查、环境地质调查、工程质量检测、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调查等方面的工作。学生毕业后五年左右,能成为服务于矿产资源、生态环境、防震减灾、国土规划、工程建设、水利部门、遗址考古、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科学、海洋开发、教育部门以及国民经济其他相关领域的技术与管理骨干。
主要课程:电磁场理论、弹性波理论、基础地质学、测量学、数字信号处理基础、数值计算方法、高级语言与程序设计、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电法勘探实验、地震勘探原理与方法、地震勘探实验、重磁勘探原理与方法、重磁勘探实验、放射性勘探、遥感地质学、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解释、工程检测技术、地质雷达与管线探测、物探制图、地球物理勘探行业政策与法规、工程管理、应用地球物理勘查案例分析等。
专业说明:本专业源自1956年建校设立的应用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已具有65年的办学历史。197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3年获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更名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2009年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8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获评中国五星级专业。本专业是广西唯一培养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人才的专业点,也一直是桂林理工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拥有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是华南地区重要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人才培养基地。本专业与国内外交流合作层次高、覆盖面广、形式多样,先后获得自治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治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等为代表的多个省部级教学质量工程平台(或项目)和科研平台。专业就业前景广阔,人才培养深受业内同行称赞,毕业生获得用人单位的高度肯定。
3.地质工程(本科学制四年)
专业简介:地质工程专业是广西一流学科A类“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支撑专业之一,主要培养系统掌握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协调发展所需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学科交叉知识,能适应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城市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其他相关领域需求,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良好专业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工程地质勘察与设计、地震安全性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地震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地质环境评价与治理、地质工程项目管理与监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等工作。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工程制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地质学、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工程测量、土质学与土力学、岩体力学、水文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工程地质勘察、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灾害防治、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地质工程设计、地质工程3S技术、地质工程测试技术、地质环境评价与治理等。
专业说明:本专业依托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工程岩土测试、土体三轴、岩石力学、常规土力学及原位测试等实验室。师资团队教学经验与实践经验丰富,主持参与“第二次青藏科考”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川藏铁路”国家战略性工程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类国家级课题,鼓励和大力支持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特色明显。
4.地球化学(本科 学制四年)
专业简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数理化基础和地球化学基本知识及从事地球化学专业相关工作的能力,具有家国情怀、高度社会责任感、基础理论扎实、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可在资源、环境、土壤、农林、海洋、材料等领域从事生产、测试、科研或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基础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古生物及地史学、地球化学、勘查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天体及陨石地球化学、计算机地质、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与解释、专业英语、科技文献检索等。
专业说明:本专业是我校经过长期积淀和发展形成的特色专业。专业师资力量雄厚(50%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计划、广西杰青等多名优秀教师;人才培养体系齐全,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招生培养资格;创新育人平台众多,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包括《地球科学概论》《矿床矿相学》《基础地质学》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基础地质学》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基础地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院士工作站、“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勘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陨石及行星物质研究中心等。近年来获广西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